BRI:以多边开放为特点、以双边协议为基础 ——格鲁吉亚前驻华大使David APTSIAURI做精彩讲座

  6月28日下午,我校高端外国专家、荣誉教授、格鲁吉亚前驻华大使David APTSIAURI先生在国际交流大厦为我校师生带来第二场专题讲座,主题为“一带一路倡议(BRI):全球经济合作新模式”,来自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、国际关系学院、英语学院、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、国际学院的师生30余人参加讲座。讲座由区域国别研究院副院长孙娜主持。

  

  APTSIAURI教授从三个方面介绍了自己的研究心得,首先,从时间顺序上梳理了自2013年提出以来,BRI逐步获得国际广泛认可、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事件,包括2014年宣布建立丝路基金,2015年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(AIIB)、同年启动六大经济走廊建设,2017年提出《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》,举办两届BRI国际合作高峰论坛,发布《中国的北极政策》白皮书,成立BRI国际智库合作委员会等,BRI以政策协调、基础设施连接、促进贸易、金融支持、民心相通的“五维”合作,吸引了全球150多个国家签署共建合作谅解备忘录。

  接着,在谈到为什么将BRI视为全球经济合作新模式的原因时,APTSIAURI教授指出,BRI虽然源自中国,却是属于全世界的;虽然根于历史,却是面向未来的。BRI以开放的态度欢迎一切有意愿的加入,并充分尊重合作的选择自由,这在当前国际经济关系秩序频现“因一隅而波及全面”的背景下,对恢复全球经济信心、提振经济活力尤为重要。BRI也并非是一个时间工程,宽松的平台给地区间合作开展基础设施建设、贸易、运输、制造业合作、金融支持、技术和文化交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,同时着力于“民间发力、双边协议”的方式极大降低了BRI的运行成本。APTSIAURI教授认为BRI是一次将全球发展与国家发展有机统一、协调合作的成功案例。

  

  最后,APTSIAURI教授提到了BRI未来发展的挑战和风险,并详细分析了这些挑战与风险的成因和解决思路,包括政治与安全风险、宏观经济和金融风险、提升管理能力的人力资源因素、规制差异化、文化多样性以及以全球贸易关系紧张为表征的逆全球化浪潮等。

  近一个半小时的讲座中,APTSIAURI教授展示了翔实的数据和深入的思考,与会师生深受启发,并在交流环节展开了热烈讨论。

  

  讲座开始前,国际合作交流处处长李小萌与APTSIAURI教授会见,李小萌处长代表学校感谢APTSIAURI教授高度投入我校高端外国专家各项工作、支持我校国际化各项事业的敬业精神,双方就未来开展科学研究、人才培养、课程开发等工作交换意见并达成共识,区域国别研究院副院长孙娜老师、国际合作交流处卢梦荻老师参加会见。

分享到: